【强制执行】什么是强制执行案件?结案后该如何处理呢?
强制执行案件是指当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诉讼活动。
在强制执行案件中,执行的依据主要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以及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仲裁裁决书等。执行的对象可以是财物,如货币、房产、车辆等;也可以是行为,如要求被执行人完成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其实施特定行为。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多种执行措施,以确保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同时,被执行人如果拒不履行义务,可能会面临罚款、拘留等法律制裁。
民事强制执行案件:依据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以及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等民事法律文书开展的强制执行。
-刑事强制执行案件:针对刑事判决中的财产刑部分,如罚金、没收财产等进行的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案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机关或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财产执行案件:执行的主要目标是被执行人的财产,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有价证券等。
行为执行案件:要求被执行人履行特定行为,如交付财物、迁出房屋、赔礼道歉、停止侵权行为等。
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通过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执行措施,能够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
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经过法院穷尽执行手段,仍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这类案件通常被称为“执行不能”案件。
法律文书已生效: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是申请强制执行的前提,如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仲裁裁决书等。
履行期限届满且未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已过,被执行人未按照要求履行义务。
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书应明确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申请执行的内容和理由、执行标的等。
生效法律文书原件及复印件:提供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
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若委托他人申请执行,还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虽然法院会依职权进行财产调查,但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有助于提高执行效率,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信息。
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是一审法院或者与一审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
提交申请材料: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至管辖法院的立案窗口,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
1. 立案后,法院执行局会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询,包括银行存款、车辆、房产、股权等。
2. 根据查询结果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查封、拍卖被执行人的房产、车辆等。
3. 若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被执行人如果全部履行完毕义务,应及时与执行案件的法官取得联系,告知案件已执行完毕的情况,并请求法官对案件信息进行屏蔽。
- 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结案通知书、履行义务的凭证等,以便法官核实案件是否确实已结案且义务已履行完毕。
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书应明确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申请执行的内容和理由、执行标的等。
生效法律文书原件及复印件:提供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
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若委托他人申请执行,还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虽然法院会依职权进行财产调查,但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有助于提高执行效率,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信息。
- 像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网站,其信息来源于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平台。
- 如果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平台上的相关信息已屏蔽,但第三方网站上仍能查到,可联系这些第三方网站的客服,告知案件已结案且执行信息已屏蔽的情况,要求其更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