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企业限高,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在商业世界中,企业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可能会面临各种法律限制,其中企业限高就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那么,企业限高到底是什么?它又会对企业和法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企业限高,全称为企业限制高消费,是指当企业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时,人民法院对企业及其相关人员采取的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措施。这里的相关人员包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等。被限高后,这些人员不得实施一系列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 经营受限:企业在商务活动中会受到诸多限制,例如无法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项目,这将严重影响企业获取业务的机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 信誉受损:企业被限高是一种负面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商业信誉和形象。合作伙伴、客户等可能会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产生质疑,降低与企业合作的意愿,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 融资困难: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企业的限高记录会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限高企业在申请贷款、融资等方面会面临更大的困难,资金链可能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制约企业的发展。
- 出行不便:法人及其相关人员无法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等交通工具,这对于经常需要出差进行商务活动的法人来说,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和业务拓展。
- 消费受限: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也不能购买不动产、新建或扩建房屋、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等,这会对法人的个人生活和消费产生限制。
- 心理压力:企业限高不仅会给法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还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担,影响法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决策能力。
企业限高的主要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了限制消费的具体情形、程序以及违反限制消费令的法律后果等。例如,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高消费的,经查证属实,人民法院将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限高信息会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进行公示。公众可以通过该网站查询到被限高企业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限高的具体内容等。这不仅方便了债权人了解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也对企业和法人形成了一种社会监督。
企业及其相关人员要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如偿还债务、支付赔偿金等。一旦义务履行完毕,人民法院会在规定的范围内及时解除限制消费令。
被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如抵押、质押等,以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经申请执行人同意,人民法院也可以解除限制消费令
如果企业或法人认为限高措施存在错误或不合理,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纠正申请。执行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如果确实存在错误,会依法予以纠正。
对于一些“挂名”的法定代表人或相关人员,如果能够证明自己与企业的债务无关,不是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或实际控制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限高措施。
近日,有一家山东轮胎企业法人被限高。
法院限制消费令显示,2024年7月2日立案执行申请人公彦红申请执行山东中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
因山东中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沂南县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三条的规定,对山东中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山东中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及山东中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成秀林不得实施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总之,企业限高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措施,对于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督促企业履行义务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和法人应当高度重视,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义务,避免被限高。如果不幸被限高,也要及时采取措施,争取早日解除限高,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