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受损后,一般不能自动修复,但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机制申请修复。以下是一些可以申请信用修复的项目及相关政策:
1.行政处罚记录
企业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行政处罚后,若已履行处罚决定且公示期满,可以申请信用修复。例如,市场监管总局在多地开展试点,推行“并联修复”和“智慧修复”,企业只需一次申请,即可完成所有符合条件的违法失信信息的修复。
2.经营异常名录
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若已纠正相关行为,可申请移出。例如,河北省通过“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统一了经营异常名录的修复流程,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提交申请。
3.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对于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企业,若已履行相关义务并消除不良影响,可申请信用修复。例如,华容区法院探索涉企案件自动履行后的信用修复激励机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帮助其恢复信用。
4.司法案件相关记录
企业因司法案件导致信用受损的,如执行案件、限制高消费等,可在履行完毕后申请修复。例如,法院在执行案件结案后,可出具执行完毕证明,并协调删除相关涉诉信息,帮助企业恢复信用。
5.行政处罚信息公示
企业因税务、生态环境、住建等领域被行政处罚的,可在公示期满后,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或地方政务服务网提交修复申请。例如,上海市和浙江省等地已上线“信用修复一件事”服务,企业可在线提交申请并查询进度。
6.其他信用受损情况
一些地方还探索了更广泛的信用修复机制,如海南省的信用修复系统覆盖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的行政处罚和失信名单。
申请信用修复的通用条件
• 企业已履行相关义务(如行政处罚决定、司法判决等)。
• 不良行为已得到纠正,且公示期满。
• 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如整改报告、履行证明等。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00:00-24:00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3042789621
邮件:616289726@qq.com
地址:襄阳市襄城区庞公街道闸口二路庞公新苑2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