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15曝光到信用重生:企业失信修复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日期:03-19  点击:  属于:企业信用修复动态

每年的3·15晚会,都是一场对市场乱象的深度曝光,成为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者,也让那些失信企业无所遁形。

2025年的3·15晚会,再度聚焦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又一批企业因失信行为被推上风口浪尖。在聚光灯的审视下,这些企业的失信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整个市场的信任体系造成了冲击。但在危机之中,也有企业积极寻求改变,通过信用修复实现了从失信到重生的蜕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典型案例,剖析企业在失信后的艰难自救与重生之路。

 

3·15曝光的企业失信行为大起底

翻新卫生巾与不灭菌一次性内裤:卫生安全的底线崩塌

  • 2025年3·15晚会首先揭开了“翻新卫生巾产业链”的黑幕,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以低价收购本应销毁的不合格卫生巾、纸尿裤,挑拣后以“二等品”名义倒卖,利润高达7800元/吨。

  • 这些劣质产品可能导致过敏、感染等健康风险,通过电商平台流向市场,消费者却难以溯源和辨别真伪。而在一次性内裤生产领域,河南商丘梦阳服饰有限公司、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脏乱车间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原材料与垃圾混放,工人甚至用含毒性的“枪水”喷洒内裤去污。包装标注“纯棉”“EO灭菌”,实际使用涤纶且未灭菌,代工品牌涉及“浪莎”“初医生”“贝姿妍”等。

  • 此类产品多用于母婴、医疗场景,卫生不达标极易导致皮肤炎症、泌尿系统感染。这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严重违背了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啄木鸟家庭维修:“天价服务”背后的信任危机

  • 家电维修平台啄木鸟家庭维修被曝光“开水龙头收费100元”“更换成本20元的点火器收费250元”等乱象。维修人员通过“双簧戏”夸大故障、虚报价格,背后是平台抽成60%,维修工为赚钱被迫“换件提价”的利益链条。

  • 在某投诉网站上,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投诉量超过6000条,消费者因平台垄断客源而难以维权。

  • 这种“天价服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让消费者对整个家电维修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电子签高利贷:金融消费陷阱的重灾区

  • 借贷宝、人人信等平台上的放款人通过电子签协议掩盖高利贷,如借款5000元实际到账仅3500元,7天利息高达1500元,最高年化利率近6000%。放款方利用假账号规避法律风险,受害者维权无门。这种电子签高利贷的出现,让金融消费领域的风险剧增,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企业失信后的连锁反应

一旦企业的失信行为被曝光,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首先,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度瞬间崩塌。以浪莎为例,被曝光一次性内裤生产乱象后,其品牌声誉受到极大损害,消费者对浪莎的产品质量产生质疑,销量也随之大幅下滑。其次,企业面临法律风险和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如因电子签高利贷被曝光的借贷宝,天津市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锦江区也责成其暂停平台运营。再者,合作伙伴可能会终止合作,企业的供应链和业务拓展受到阻碍,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链紧张,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企业信用修复的成功实践

 

福建:政策引导与智慧系统助力信用修复

  • 近年来,福建省将信用修复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指导5.6万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企业信用指数排名全国第一位。

  • 南平铝业因设备事故受到行政处罚,在参与招投标资格上受到限制。南平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上门,介绍信用修复政策和流程,指导企业提交修复申请,仅用两天就完成修复,使企业顺利参加招投标活动。

  • 福州的好望角(福建)影视有限公司因疫情期间未及时办理企业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信用修复平台提交申请后,很快收到审核结果,及时赶上了春节档期。

  • 福建搭建了全省统一的信用修复平台,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并创新实施“免申即享”信用修复等制度。各地还依托智慧应用一体化平台,对经营主体进行分类服务、精准帮扶,如福州向失信企业发送信用修复短信74.5万条,让潜在的失信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

 

镇海:链式服务与专业队伍破解修复难题

  • 在宁波市镇海区,信联信用修复保护促进中心创新信用修复保护“一件事”服务机制,为“失信企业自救、创业遇挫重启”提供全方位服务。

  • 该中心搭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修复协同体系,建立跨部门的信用修复清单和“一件事”服务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用修复链式服务。

  • 同时,组建专业化信用修复师队伍,12名来自发改、市监、交通等业务部门的骨干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专人跟进指导。

  • 一年来,镇海已帮助78家企业完成及推进信用修复。如经营运动场馆的陶某前几年因市场行情原因项目失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中心经过调查,发现陶某并非恶意失信,且有继续经营的意愿和条件,通过多方协调达成信用修复协议,并助其融资启动二次创业,如今场馆已恢复运营 。

  • 过去一年,镇海帮助修复主体成功获取投融资金额8000余万元,区内企业严重失信率从上一年的1.03%降至0.81%。

 

监利:创新机制与差异化监管推动信用重生

  • 监利市在农业领域创新推行信用修复机制,针对失信主体推出“两书同达”工作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修复路径。

  • 锦秀农资经营部因销售未经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被行政处罚,受到失信惩戒。收到处罚决定后,按照《监利市企业信用修复指南》启动整改程序,通过完善进货查验制度、组织员工培训等措施完成失信行为纠正。

  • 监利市构建“线上 + 线下”双向受理体系,企业通过线上渠道提交申请后,工作人员实行“即时响应 + 一对一指导”服务,仅用3个工作日即完成材料审核与现场核查。

  • 同时,监利市将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入日常监管,通过“信易 + 农业”绿色通道构建差异化监管模式,对诚信企业实施“无事不扰”政策,将执法检查频次从常规的5%降至1%,并在业务办理、金融支持等领域提供优先便利。完成信用修复后的锦秀农资经营部,凭借优化后的管理体系获得金融机构专项贷款支持,成功拓展了3个乡镇的农资配送业务。

  • 2024年,全市共为231户经营主体当场办结信用修复,4715户通过规范整改实现信用重建,农业经营主体履约守信率提升至98.6%,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2%。

 

信用修复带来的启示与展望

这些成功修复信用的企业案例,为其他失信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信用修复不仅仅是消除不良记录,更是企业自我审视、完善管理、重塑形象的契机。

企业应深刻认识到诚信经营是立足市场的根本,一旦失信,将付出惨重代价。

信用修复过程中,企业要积极主动地纠正失信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重建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指引和便捷的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失信企业的监管,防止其再次失信,形成惩戒、修复、激励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只有坚守诚信底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期待更多失信企业能够通过信用修复,重获新生,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关于我们
扫一扫,一对一免费解答扫一扫,一对一免费解答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00:00-24:00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3042789621

邮件:616289726@qq.com

地址:襄阳市襄城区庞公街道闸口二路庞公新苑214A

底部导航
诚实、公正、守信、价格合理、平等互利互助
公司凭借雄厚经济实力,恪守诚信为本的原则
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并在业界获得好的口碑
盛锦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2534号-1  技术支持:友点软件